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乳揉み乳首在线观看,亚洲啊av,久草在线资源福利,日韩无字幕一区二区无字幕,日本午夜视频,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

tibet.cn
home

輝煌60年·我們的家園|金絲野牦牛有多珍貴?西藏牦牛博物館里寶貝多

發(fā)布時間: 2025-07-25 14:26:00 來源: 中國西藏網(wǎng)

  中國西藏網(wǎng)訊 “金絲野牦牛主要在西藏阿里地區(qū)群居生活,數(shù)量非常稀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在西藏阿里大約有300頭左右,非常珍貴?!蔽挥谖鞑刈灾螀^(qū)拉薩市柳梧新區(qū)(高新區(qū))察古大道的西藏牦牛博物館,大廳里陳列的兩頭巨大的金絲野牦牛標本令參觀者們倍感震撼,該館藏品管理研究部負責人西熱為大家細細講解,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大廳里陳列的兩頭巨大的金絲野牦牛標本。圖左的約16-17歲,體型較大;圖右的接近20歲,體型較小 攝影:劉莉

  “金絲野牦牛體型壯碩,比一般家養(yǎng)牦牛大得多,牛角也大得多,再加上一身金色的毛發(fā),讓它們在高原上顯得格外威風凜凜。這兩頭金絲野牦牛標本都是用阿里地區(qū)林草局將自然死亡的標本材料無償捐贈制作的。小一點的這頭接近20歲,屬于高壽了,大一些的這頭大約16-17歲,年齡也比較大。”西熱說。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收藏的罕見無角牦牛標本。這種無角牦牛被牧民稱為“雍拉牦?!薄?jù)了解,牦牛天生無角的概率約為十萬分之一 攝影:劉莉 

  7月23日,“輝煌60年·我們的家園幸福美麗西藏”網(wǎng)絡主題活動記者團一行來到西藏牦牛博物館。

  西熱介紹,該館是北京市對口支援拉薩市的一項重要文化項目,于2014年建成試運行,是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qū)。該館以牦牛為載體,展示與之相依的西藏歷史文化,從自然與科學的牦牛、歷史與人文的牦牛、精神與藝術的牦牛三個部分,詳細介紹牦牛的起源、馴化,牦牛與藏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藝術作品里的牦牛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標志性工程。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收藏的國家二級文物、用隕鐵制作的小牛頭掛件。該藏品由王宜文先生捐贈 攝影:劉莉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收藏的牦牛毛眼罩。該藏品由米瑪次仁先生捐贈 攝影:劉莉 

  11年來,該館始終免費開放,全年開放時間達325天,已接待觀眾超160萬人次。開展的“小小講解員”“游牧文化研學活動”等特色配套社教活動很受歡迎,“向博物館報名就有機會參加‘游牧文化研學活動’,可以親身感受西藏悠久的游牧傳統(tǒng)。小朋友們很喜歡?!?/p>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內(nèi),陳設著來自各地的牦牛頭骨及它們故事的展廳 攝影:劉莉

  西熱說,“不少牧民群眾來參觀之后,感慨原來朝夕相處的牦牛竟然蘊藏了這么多故事和文化,特別漲知識。比如,這個展廳里我們設置了牦牛頭骨。每個都有名字、性別和存活年齡,還有它的生存地點、海拔高度、主人姓名和它生前的故事。觀察這些牦牛頭骨就能發(fā)現(xiàn)關于牦牛角的特點,牦牛越是生在海拔高的地方,角尖越往上長;若出生在海拔低的地方,則它的角往左右兩邊長。”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收藏的2件國家一級文物日土牦牛巖畫之一。該藏品由西藏自治區(qū)阿里地區(qū)日土縣牧民次仁平措先生捐贈 攝影:劉莉 

  貼近生活、內(nèi)涵豐富的展陳,促進了群眾為博物館捐贈藏品的積極性。截至目前,館藏文物近8000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件/套,二級文物9件/套,三級文物100件/套。許多藏品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館藏的2件國家一級文物日土牦牛巖畫其中的一件就是由阿里地區(qū)日土縣牧民次仁平措先生捐贈的。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藏品管理研究部負責人西熱與該館以金絲野牦牛形象創(chuàng)作的吉祥物之一合影 攝影:劉莉 

  西藏牦牛博物館自開館以來,不斷改善服務,精心提升展陳水平,將蘊含在牦牛中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示得既有趣又有深度和溫度,得到了國內(nèi)外觀眾的認同與好評,充分發(fā)揮了博物館的傳承、收集、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西熱說,未來,希望能與更多博物館開展合作,把牦牛的故事講得更好,讓更多的人通過牦牛了解西藏、了解中國。(中國西藏網(wǎng) 記者/劉莉)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中表現(xiàn)牦牛群為保護小牛犢一起與群狼搏斗場景的雕塑 攝影:劉莉


圖為西藏牦牛博物館收藏的各地藝術家以牦牛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各種藝術品 攝影:劉莉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